第94章 持续不断的流星雨
随着最前端的陨石群撞破云层被王浩然所拦截,后方更多更密集的陨石雨也正式进入大气层。这是那颗超级小行星被炸碎的主体,1300多公里的长度,接近300公里的宽度,被炸碎后会产生多少碎片,王浩然也并不清楚,不过几千万块总归是有的。
看着天空中庞大的流星雨向着地球撞来,如今世界各国也是没了办法。并不是他们不作为,至少之前的大气层防御,高射炮和飞机导弹等拦截方式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那次拦截华夏、俄罗斯、以色列等国都有不俗的表现。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之前虽然有流星撞地球,但好歹是天空晴朗,信号稳定。
而现在,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此时的天空不但下着黑雨,还飘着雪花和冰雹。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大雾,并且随着火山的持续喷发,大量的火山灰笼罩了整个平流层。最后随着自然气象与雨点冰雹和雪花一同落下。
华夏某防空旅,一名营长坐在指挥车中,看着屏幕上错乱的电磁信号,他选择再次重新开机。希望这次能够成功,不然真的来不及了,他心中默默的祈祷着。刺啦一声,指挥车内的火控系统闪过一缕火花,随之而来的车内冒出了大量白烟。不断有电弧在雷达车和指挥车的天线上跳跃。
如今的地磁已经混乱至极,地球的磁场不再是围绕着南北两极运转,而是错乱摇摆着射向天空。这使得地球上任何的大型带电设备,只要开机就会在短时间内短路损坏。
此时的防空旅,别说防空导弹和雷达失去了作用,就是操作高射炮的射手也被天空中这不断飘落的黑色雨雾给遮蔽了视线。
士兵顶着风雨冰雹不断的调整炮口,射手高抬着头颅,强忍着冰雹和雨点拍打在脸上的剧痛,向着天空中明亮处射击而去。
虽然护目镜替他挡住了对眼睛的伤害,但是刺骨的大风和冰雹对脸颊的冲击还是让他疼痛难忍,顽强的意志力,和保卫祖国的决心,使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他知道,身后就是祖国和亲人,他一定要拦截住所有的陨石。
不过事与愿违,浓烈的大雨和雨雪彻底的这为了战士们的视线,即便坠落下来的陨石每一颗都拽着明亮耀眼的光芒。但战士们所能看到的,也不过是一片明亮的空域而已。本就命中率极低的高射炮更是不可能在击中目标。
天空中,华夏提前布置在重要城市上空的各种型号战斗机,也因为混乱的地磁,和极端的天气而不断坠毁。
而除了极端天气,混乱的地磁和弥漫在整个平流层的火山灰对飞机的影响外。王浩然抬升大气层高度的做法也是使飞机发动机停车坠毁的原因。
轰轰轰,不断的爆鸣声响起,无数的陨石撞向平流层。就在陨石群化作美丽的流星雨,坠落地球的最后时刻。突然云层中射出无数道巨大的闪电,向着陨石群而去。在闪电轰碎融化第一颗陨石后又不断的飞行跳跃,追赶其他的陨石。
天空中,就像是起来连锁反应,闪电已远高于陨石的光速,向着陨石群蔓延。闪电流转跳跃,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最后是外太空。闪电就如同引信,陨石群就如同普通的鞭炮一样被被引,最后就连续太空中还未飞入的陨石群也受到了波及。
随着陨石群不断的接近大气层,源源不断的闪电从云层中射向太空。在太空中,形成了一道五彩斑斓的电网包裹住了整个地球。
随着时间的消逝,太空中又恢复了往常的一片死寂,漆黑宁静,就如同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
地球,大海依然是波涛汹涌,台风裹携着海浪不断的向着陆地沿海国家冲击而去。失去控制的闪电也依然在漆黑的云层中穿梭跳跃。时不时的拽着紫色和红色的光芒轰击在大地与海面上。
人类也顾不得,陨石群有没有被拦截,实际上刚刚陨石群坠落最猛烈的时刻,也没有人有时间观望陨石群是怎么被拦截的。
因为,随着陨石群无限接近地球,在地球与陨石天体相互的引力作用下。地球的地壳都仿佛被吸离地面。在这一刻,全球的地壳表层都活跃了起来,而这带给人类的就是持续不断的地震。
这是人类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地震,到不是说它的震级有多大,主要是持续的时间和波及的范围是历史性的。
当然,持续不断的地震和极端天气,也给山川河流的地形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而人类的建筑也将在这次事件中经历生死考验。
华夏政府,刚刚你们看清楚了么,到底怎么回事?
白宫,哦买嘎,是闪电拦截了陨石群!
克林姆林宫普京问到,这是地球对地球生物的保护机制么,云层竟然能够积累这么大能量,并且自主的拦截住了所有的陨石。这让我感觉地球是一个生命体。
国防部长也激动道,那为什么6500年前,恐龙会灭绝。它们难道不是被小行星灭绝的么?那它们是怎么死的?
苏马罗科夫道,我猜测这可能是地球的保护机制,
6500万年前,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的这个无从而知,更可能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全球火山喷发而死。
不过用科学去猜想的话,我更认为是引力和磁场的作用。
我猜测6500万年前的那颗小行星并不够大,不能触发地球的保护机制,同时这次撞击地球的超级小行星是被我们炸碎后撞击地球的。
即便6500万年前,那颗小行星在撞击地球时触发了地球的保护机制,但是用雷电去击毁一整颗行星也不太可能。
不过用气象武器拦截陨石倒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至少闪电的速度够快,等同于光速,而陨石的飞行速度虽然也快,但是在光速面前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