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易小川收王葬为徒,策划颠覆西汉的宏图悄然展开。(第2/2 页)
"废除奴隶制,不仅是对士族私人武装力量的瓦解,更是权力重新布局的关键步骤。”
易小川继续阐述,"比如,酒、盐、铁的国有化,让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山林矿产也应纳入国家管理,这样无业游民才能转化为社会的建设者,而非隐患。”
"科研,是推动进步的引擎,"易小川以现代思维启发王莽,"土地改革,实现公有制,既解决了公平问题,又削弱了士族的根基。
至于奴隶制度的废除,更是长远的社会治理策略。”
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见解,王莽如获至宝,他手中的毛笔在纸上落下重重痕迹。
他惊叹于易小川的知识广博,仿佛穿越时空的智慧烛火。
他开始思考,这些理论若能付诸实践,无疑会巩固皇权,抑制士族的势力。
王莽尽管出身显赫,却深藏不露,他的目标是取代现有王朝。
然而,他谨慎地隐藏了自己的野心,通过积累善举,笼络人心,如招揽学者,增设学职等,等待着时机成熟。
易小川的到来,就像一把锐利的剑,为王莽的宏图增添了力量。
王莽全神贯注地学习,明白这每一课都可能改变他未来的命运。
易小川看着他的专注,期待着一个新时代的诞生。
"你的收获颇丰,王莽,"易小川赞许道,"你的思维被拓宽,你的视野被提升。
我身边确实没有第二个像你这样的人才。”
王莽闻言,心中暗喜,他知道这份独特的知识将成为他独一无二的优势。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忽略了时代的力量和人心的复杂,历史的车轮并未因他的计划而停滞,王莽的改革之路,注定充满了挑战与波折。
世家子弟们并未坐视王莽的步步紧逼,他们并未选择消极防御,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
“易小川对此感到惋惜,他心中暗想,尽管我发现了王莽的行踪,但刘秀的下落依旧无处可寻。难道是因为刘邦被不幸地阉割,使得他的子孙断绝,导致历史上那位九世孙刘秀从此销声匿迹。”
易小川皱眉思索,“这不可能,刘秀可是承载着天命之人。”
如果刘秀真的消失,东汉的未来将会如何?易小川陷入深深的忧虑。
倘若当初他能庇护刘邦,助其建立汉室,那么后续的纷争或许就不会发生。
“都是叶轩的错。”
易小川心中涌起一股怨气,叶轩夺走了他心中的白月光玉漱,还将她诞下了子嗣,更甚的是,叶轩的后人还构建了一个虚幻的汉朝。
如果不是叶轩,他也不会服下长生药,等待乱世的到来,寻找那位大气运者,图谋动摇叶氏的地位,阻碍叶轩对历史进程的篡改。预感暗示着,叶轩或许还潜伏在大汉的某个隐蔽之地。“我绝不能让他继续破坏历史。”
易小川坚定地决定,这次他要让王莽登上天子之位,终结那个虚假的天汉王朝。
“先生,学生先行告退,回去温习您的教诲。”
王莽恭敬地行礼,然后转身离开。
易小川挥手示意,目送他离去,然后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自语道:“即使刘秀不在,王莽虽能终结西汉,打破叶氏的统治,但他的政权终将难逃覆灭的命运。
刘秀,堪称天命所归的英杰,他缔造了辉煌的东汉时代。”
想到这里,他又揉了揉太阳穴,试图驱散脑中的疲惫。
“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