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当 殷老夫人的本家(第1/3 页)
殷老夫人出身地方豪族,在家族被灭之前,也是族中主枝嫡女,所以一族宗妇会的,殷老夫人不仅会,还颇为擅长。
等到雍帝继位之前,局势稍稍平稳之时,殷老夫人便开始着手在各大经济重城购买田产房屋并准备经营各色铺子。
在雍朝,寻常百姓向雍帝和当地分封的侯爵需要缴纳的赋税大致算来总共有五类。
第一大类,也就是在所有赋税中占比最重的,佃租。
佃租,就是田税,一般来说有多少田产,就交多少税。
田税在各地县丞交往京畿时多数会换成银钱金饼,但在实际征收的过程中,各乡百姓所交付的货物实际多为谷物草料。
各地县丞将收取的谷物草料先是按规定填满所在地的县府粮仓,之后会找当地的粮行米铺,将余下的部分尽量卖掉。
卖掉后,数量繁杂体积庞大的粮食草料就被换做体积更小,更加便于运输携带的银钱金饼,再转运到京畿。
第二大类,则是人头税。
此类税收的征纳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故而征收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首先,根据年龄,分为三档。
十三岁的幼儿为一类,此类不算做征纳人头税的范围。
十三到十四岁岁的孩子为一档。每人每年仅仅需要缴纳二十钱。
十五岁及以上的成人为一档。每人一年征收一次,每人每年交一算,一算则为一百钱。
这已经是雍帝实行了减免政策后的税收额度。
原先每人每年交一算,一算多为两百钱。
这一部分税金要一直交到民众的花甲之年,也就是六十整岁。
其次,则根据职业。
从事一般职业的民众只需要交纳正常的人头税即可。
比较特殊的第一则是商人。
商人按照以上的规定,是要加数倍交付人头税的,每人每年交三算。
这当然是为了达到重农抑商的作用。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根据人头税的轻重来达到对商业的把控作用。
一般来说,无论哪个朝代,所有的商人都是要加倍交付人头税的。
雍帝之前,从事商业的民众是每年每人交两算。
这样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商人这个职业天生具有极强的流动性且在人力极为短缺的情况下,从事商业的人员越多则从事农业的人员越少。
从事农业的民众减少,别说开垦荒田了,到时候怕是会出现诸多良田因无人耕种,从而闲置荒芜的现象。
田地搁荒,则产出的粮食就会变少。
粮少则国危。
农业是国之根本。
故而在雍帝继位之后,设定的商人的人头税收就变得更重,从每人每年交两算变成每人每年交三算。
这样做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在雍帝继位之前,雍朝经历了长年战乱,其青壮劳力更是战死殆尽。
雍帝想要国家迅速稳定步入正轨,就急需人力,鼓励恢复农耕的发展。
所以自雍帝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商人的人头税从两算调制到三算。
还有一类职业的人头税也于常人不同。
这类则为贵族巨富家中所买或所雇的奴婢。
如果家中养了奴婢,则奴仆和婢子每人每年交两算,也就是常人两倍的人头税。
这一部分钱由其主人上交。
这样规定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规定奴婢的双倍人头税,原因同加重商人的人头税的原因相同,都是为了获取更多人力去耕种良田开垦荒地。
仆从女婢的人头税加重,不管是世家豪门有意从人伢手中购买奴仆还是巨富豪强从伢行里面换取劳力,其意愿都会大大降低,那这些多于的人力,多多少少都会回归到开采耕种上面,从而达到雍帝想将有限人力聚集于农的目的。
第三类,则是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