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仙侠小说 > 寂静史豆瓣 > 河风

河风(第1/4 页)

目录
最新仙侠小说小说: 校园至尊仙帝直播算命:我替天庭在人间惩恶扬善!龙出狱,出狱即巅峰让你下山去结婚,你却惊呆所有人天降医仙重生之天降洪福我都说了,那个反派不是我别算了活爹!给你跪了还不行嘛高冷校花竟然是我粘人的游戏搭子住口,我真是纯爱战神!华娱:童星出身的我只想成名半岛之女友养成重生八十年代:老婆我们不离婚了弹幕剧透被换崽,真千金重生杀疯了实习男护的逆袭人生四合院之年代之旅穿成黑化反派的早死亲妈【七零】全球炼蛊:我能推演合炼路线战神归来当奶爸天选炮灰穿七零,吃瓜搞事我最行

那时候,回龙镇上有个王小英。

但没过两年她就不在回龙镇了。

她本来就不是镇上人,是从老君山下来的。那年她十九岁,个子小小的,长得好看。

来到镇上,她在镇东租了房,做烧腊生意。

租房的地方原是街道——上街。回龙镇就一条独街,以戏楼为界,分上街和下街,几年前清溪河发大水,将上街(连同戏楼)干干净净扫进了河里,房舍自不必说,连铺在地上的青石板,也悉数卷走。水退过后,住户都迁到了下街,下街因而朝下游延伸了将近一倍。上街成为空坝,空了五六年,蒿草高过头顶,葛藤螺旋形的嫩芽,转眼间就变成青绿的尖叶,速度之快,几乎能看见它们的生长。人不敢进,里面有蛇,镇东码头上的船夫,常见碗口粗的乌梢蛇把老鼠撵下河。镇里有部分人是农民,农民见不得土地抛荒,终于将野草清除,种菜。是空坝的时候,没人过问,一旦种菜,过问的人来了,令将菜拔掉,说要建厂。厂很快建起来,是无须厂房的预制板厂。老板是河那边半岛上的,工人也来自半岛,清早摆渡过来,晚上回去,连午饭也是自己带。

但还是搭了两间棚屋,让一个铁匠住。铁匠白天干他自己的活,晚上就把预制板守住。

王小英的租房,就是两间棚屋中的一间。便宜。比去街上租居民的房,每月便宜八十块。尽管居民房也多是歪歪扭扭的木屋。她的生活所需十分简单,一架钢丝床,一张案桌,一口大锅,就成了。锅是用来制烧腊的。朝下游走三百米左右,有家回龙镇唯一的屠宰场,每天后半夜——也可以说是凌晨——杀猪(临刑前,猪嘴上都戴了铁笼,免得嚎叫吵人),王小英就后半夜起床,去要了猪头、宝肋、圆尾,各称十多二十斤,用花篮背回来,剔毛、蒸煮、去骨、切割、点卤。香料也是自己配,香茅、八角、丁香,加少许料酒,再用熟油调上辣椒面。做这事特别坏手,有人卖烧腊卖上两个月,一双手就烂得不成样子。王小英不想坏她的手,点卤之前,必戴上手套,淡红色的塑料手套,长及肩头。

烧腊卖给预制板厂的工人。快开午饭时,王小英将案桌搬到棚屋外面,纱罩把各类肉品罩住,旁边放刀,放秤,放佐料,准备停当了,站着等食客。食客都带着保温盒,里面的饭啊菜的,其实都已搭配好,但他们还是来照顾王小英的生意。王小英的烧腊做得太好吃了。几十个工人,三个五个的结伙,称两三斤,再走几十步路,去居民开的副食店里买瓶酒,坐在地上,或蹲在风干的预制板上吃喝。

他们都能吃能喝,两斤烧腊几筷子就夹完了。于是说:再去称点儿。

由谁去呢,大家都想去,但都不表态,直到有人做出勉为其难的样子,起身朝王小英走过去,别的人才后悔。这些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汉子,都喜欢王小英,都想站到近处去看她。王小英做的烧腊的确好吃,但主要是想看她,想跟她搭话,想把她留在这块地盘上。想留住她是非常重要的,要说肉食,他们吃得够多了,可王小英的案桌上还剩了好些,他们又只吃中午一顿,晚上不可能照顾她生意,她连冰箱也没买,放一夜会坏掉,亏了本,她就会搬走。

走过去的人对王小英说:再来两斤猪头肉。

王小英将纱罩揭开,翻出半边颤悠着的柔软猪头,刀一划,肥瘦间搭,放到秤盘里称。多一点,割下来,少一点,添个碎头。称好了,放在梨木案板上切。案板金黄,刀身雪白,刀口把肉一沾,肉就很匀称地碎了。点卤时戴手套,现在她把手套除了下来,不知是嫌戴上不利索,还是觉得那样做,在一群苦力面前显得矫情,或者,干脆就是要亮出她的手给人看。她身上无处不好看,自然也包括手。指甲修得平平的,干净得很,小巧得很,手背粉红粉红的,被油裹了,感觉特别香,真想吃一口。她的瓜子脸也是粉红色,一身黑衣将脸托出来,鼻沟很深,呈一条笔直的阴影。眼睛也是一片阴影。她的眼睛又大又亮,却给人阴影的感觉,真怪,也真逗人喜欢。

如果没旁人在,称烧腊的人就细声跟王小英搭话,问她为啥来镇上,做烧腊是跟谁学的,晚上睡觉害不害怕。王小英有问必答。她说我跟你们一样,来镇上挣钱;她说做烧腊又不是学算术,需要跟谁学呢?她说有张大哥在,老虎来了也不怕。

张大哥就是那个铁匠。

听见她说话,别的人也凑过来。王小英的话不能让一个人独享。可人一多,反而不知道怎样跟她搭腔。别人不问,王小英也就不说。她也没正眼看过一个人,她的眼睛总是低着的。于是汉子们自己说,你一言我一语,每句话都与王小英无关,但每句话都说给她听。还大声笑,其实没有那么好笑,即使真的好笑,王小英也听不懂他们的玄机。风从河面吹来,王小英被钢夹针别起来的头发,纹丝不乱;风里有水的气息,有河边芦苇的气息,有湿润的土地的气息——这应该就是王小英的气息。

张铁匠从不去王小英面前晃。他吃饭老是跟工人们错开时间,下午两三点钟,才吃午饭,晚饭把碗端上手,街灯已熄大半。饭都是他自己做。他就一个人,养着一条仿佛永远长不大的黑狗。他来镇上很早,在上街还是一片荒地时,他就到了回龙镇,在现在的地方开了铁匠铺。生意说不上好,但也不坏。回龙镇是个河谷小镇,除河对面的半岛,出镇就是山,老君山、杨侯山、白斗寨,海拔都过千米,山里的庄稼人要购买和修理农具,都找本村铁匠,不可能翻山越岭跨沟过河地背到镇上来;镇上虽有部分农民,可土地越来越少,把一样农具用坏,总得一两年时间。张铁匠的生意主要做给半岛人。半岛方圆五里,有数百户人家,逢赶场天,半岛人就把撕了裂、缺了口的锄头、弯刀、镰刀等物,用黄荆条串起来,像提着一串鱼,过河之后,扔到张铁匠的铺子上。

那时候,张铁匠自己搭了间棚屋,棚屋里堆满了铁器,连架床也放不下,他就不要床,夜里腾出能容身的地方,热天铺张席子,冬天铺张塑料薄膜,再垫一床又老又破的棉絮。回龙镇的冬天能把骨头冷得打抖。从秦岭和大巴山刮来的野风,从几面山上洪水般泄到镇子,把镇子变成冰窖。张铁匠的棚屋用不规则的木板拼凑而成,龇牙咧嘴,冷风进出方便,但他却能呼呼大睡。他有铁板一样的身体,只要不是大冬天,打铁时他都光着上身,背脊、手膀、胸脯,硬而且厚实,被黑烟熏了,真像铁。该是三十出头的人了,肚子却平平板板的。他不怕冷。有了那条黑狗,就更不怕冷。

黑狗不是他带来的,它自己找到了他。仿佛天底下的城镇,都有无主的野狗,黑狗就是一条野狗。镇子喧闹的时候,它躲在街口的角落里,甚至躲到河边的芦苇丛中,像个老人那样坐着,一坐就是半天。屠宰场的腥味儿老是刺激它的胃,但要吃到什么是不可能的,以前的屠宰场是个敞坝,有骨碴飞出来,现在是水泥房,骨碴被墙壁挡了,然后被人收走,去烧化后做肥料。黑狗只能喝到从阴沟里淌出的血水。阴沟在离河五米远的地方成为阳沟,流出的东西往河里灌。血水到底止不住饿。它饿。它缓慢地转着头,问身边的芦苇,你可以填肚子吗?用舌头把芦苇卷进嘴里,嚼几下,牙齿底下木木的,看来不行,吐了;又问身下的泥土:你可以填肚子吗?舔一舔,那感觉更糟。

但它并不悲伤,当镇子睡去之后,它就鼻不离地,满街窜,总能在房前屋后找到吃的。

那天后半夜,它找到张铁匠的棚屋外来了。张铁匠起来撒尿,碰见了它,它呼啦一声退开,把沉重的夜色划开一道黑色的口子。张铁匠没急着撒尿,想到自己还有半碗冷饭,端出来,倒在地上让它吃。吃过后它就不走了。它赖上了。也可以说是张铁匠赖上了它。张铁匠怕它走。过了两天,没人来找狗,他就知道它是无主的,用废铁打了根链子,把狗拴在铺子外面的柱子上,柱子旁边,有艘倒扣过来的破旧木船,也不知是谁放在那里的,狗弓腰坐在木船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没人来,就望着远处,或者专心致志地看主人打铁。想拉屎拉尿,它会叫,那叫声是它自己特别设计的,汪汪汪,汪——汪汪,张铁匠听见它这样叫,就知道它想干什么,丢下活,把它拉到河边的芦苇丛里去。晚上,张铁匠将它牵进棚屋,解了铁链,跟自己一铺睡觉,像两个兄弟。

没有人问过张铁匠:你家在哪里?家里有些啥人?做了多少年手艺?为什么来镇上?

诸如此类的话,从没人问过他。连他的姓氏,也是他在拴狗的那根柱子顶端,挂着块巴掌大的木牌,木牌上用蓝墨水写着几个字,“张铁匠铺”,人家才知道他姓张。好像他生下来就是个铁匠,姓什么无关紧要,来不来镇上,也无关紧要,他没来的时候,想修理农具,总是能找到匠人的。张铁匠也不主动跟人拉家常,他的话少得很,早上起来,就扯着风箱,把炉火烧得呼呼响,铁器埋在炉火里,变红,变软,然后夹出来,放在砧子上,翻过来翻过去地锻打。铁屑四溅,铁屑如同向上或横着飘飞的红雨。他的每条裤子都孔孔眼眼,光着的上身却无任何伤形,只是汗毛被烧光了。回龙镇把汗毛叫苦毛,苦才流汗,一根苦毛代表了一分生活的累,张铁匠没有苦毛,是不是就不苦不累了呢?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看看张铁匠的那双手,又厚又宽,几乎成正方形,大拇指叉开来,可以跟手掌呈九十度直角,像横着长出去的一根树疙瘩,结实,倔强,充满力度,手掌的黄色老茧,延伸到虎口,那老茧能把铁割得滋滋响。

这些都印证了那句俗语,可他又真的显得不苦。他按照自己的身高,把砧板升到恰当的位置,打铁时就不需要太弯腰。铁料被他锤打着,每一锤下去,红色都淡一层,直至发暗,发青。每经历一次这样的过程,就朝目标迈进一步。铁料变换着形状,变为铲,变为镰,变为锄头弯刀,变为拴羊的转管。他把它们举到近前,虚着眼睛察看,用手触摸,还凑近鼻子闻。

这是他特有的功夫,通过闻铁的气味,判断它是否变成了自己想要的。万物都有各自的言说方式,最精确的语言,就是气味,铲有铲的气味,锄有锄的气味。稍不满意,就再烧,再打。在刃口上钢,需与器具血脉相通,浑然一体,钢刃是器具的眼睛,或者说心脏。淬火的声音在他那里如同唱歌,要是打得不满意,那声音就变为抽泣了。这区别别人听不出来,他听得出来。淬火之后还用砂石磨,把浮铁去掉,让其有坚硬的质料,柔软的颜色,细腻的手感;且把刃口磨快,让顾主拿回去就能用。

这最后一道工序,别的铁匠往往是省略的。

货再多,生意再好,他也不赶时间。他知道赶出来的时间往往是无效的,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是说要把每一寸光阴过踏实,不是叫你赶时间。即使不能按期交货,顾主也原谅他,甚至欣赏他,因为大家对他都有个共同评价:张铁匠的活,做得老实。

正由于此,建预制板厂时,才没把他赶走。老板信得过他,让他帮忙守厂。不发工资,只把他原先那间棚屋推倒,为他搭了两间宽敞些的,一间做作坊,一间生活起居。

结果他还是只用了一间。他不能离开他的铁器,离开了铁器,他就睡不着。

王小英到回龙镇时,找房子租,找了几家都嫌贵,有个房主很不高兴地对她说:你去上街(人们还是这样称呼)找铁匠,他的不贵。虽是气话,王小英却听进去了。到铁匠铺外,她首先注意到的确有间空房,敞着,没上锁,本身也没有锁。房子的简陋让她暗自欣喜。随后,她注意到蹲在木船上沉默的狗,还有挂在狗头之上的木牌。她对在棚屋里扯风箱的张铁匠说:张大哥,听说你有房子出租?

张铁匠转过头,瞄她一眼,你去问他们——他一只手指了指身后,房子是他们的。

王小英放下背篼。狗从木船上跳下来,嗅那只背篼。背篼里装着衣物。王小英摸它的头,狗翻着眼睛,扬起下巴,舔她的手。王小英说,好乖哟。之后朝工场走去。工场里只有男人,没有女人。这才好呢!她是来做烧腊卖的,原以为只能把生意做在赶场天,既然有工场,就天天有生意做了;男人比女人能吃,在生活的享乐上,也比女人大方。王小英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租下那间房子。

充斥着水泥味儿的工场里,被声音塞满了,是搅拌机的轰鸣,至于人,大多叼着烟卷,一言不发地打板、灌浆,头发里裹着白灰。王小英走到两个工人身边,问他们老板,说她要租房。两个工人歇了手,说租房找老板干啥?那是铁匠的房子。他们丢了家伙,将王小英引过来,还有十几步远,就扯长了喉咙喊:张铁匠,张铁匠,有个小妹子要租你的房子。声音欢喜,像遇到天大的喜事。

张铁匠还在拉风箱,看着炉火说:他们同意,你就住吧。

这时候,他穿上了上衣。他起先是光着膀子的。

这个细节两个工人没注意到,王小英注意到了。

王小英问房租,张铁匠还是那句话,房子不是他的。

两个工人说,你先住下,我们老板明天来,这房子是给张铁匠修的,估计老板不会要钱。

第二天老板开着摩托来了,工人们没给他汇报业务,先就说有个妹子住进了张铁匠的空房。老板边给工人散烟,边呵呵笑,说这有你们啥事?但他自个儿朝这边走来。王小英正在打扫房间。这实在是件辛苦活儿,某些不愿认命的小草,只需一点花花太阳,就能生得欢天喜地,屋里到处是草。老板在外面跟张铁匠说话,从说话的口气,王小英听出是老板,就走出来。老板吃了一惊,这么乖!

王小英头上扎着蓝花花手帕,腰上系着蓝花花围裙,脸上扑满灰尘和蛛网,不说粗服乱发,也够狼狈的,但那身材小得恰到好处,脸蛋子真是好看,眼睛真是动人。老板说你要租房?王小英应了,正要解释为什么没经他允许就住了进来,老板手一挥拦住了她,说我知道了。王小英又问租金,老板没急于回答,看了一眼张铁匠。张铁匠正往炉子里撮冈炭。老板对王小英说:嗨……给不给……无所谓……一个月给20吧,算是个意思。王小英高兴地进屋,拿出100元,说先交五个月。

工人们都盯着这边,看到了老板收钱。他们觉得老板实在不该收钱。且不说棚屋是为张铁匠搭的,要收也该张铁匠收,老板除了这家预制板厂,河上游两公里处,还有砖厂、石灰厂,银子水一样往家里流,还在乎这点儿小钱?老板感觉到了一种气氛,一种无声的指责。他与大伙儿都是半岛人,祖祖辈辈一同走过,他的根根底底,大伙儿都知道,这几年他靠着胆子大,发了财,成了老板,但在乡邻面前,他就是熬不起老板的派头。他有一种不明方向的隐怒,也有些不好意思,掰出20块,很大方地递给王小英,喊叫着说,去买把锁吧,姑娘家的,总不能不锁房门。

世间之物都有筋疲力尽的时候——哪怕是一匹石雕的马呢,哪怕是被黑狗当成座椅的破旧木船呢。于是,造物主创造了黑夜。该如何感谢这黑夜!天光收尽,回龙镇的声音越来越稀,渐至沉寂,这时候的街道与河流,才慢慢呈现。被人踩踏了整整一个白天的青石板,都被踩白了,现在可以静静地、放心大胆地吐露青光。垂落在河里的星辰,随水奔流,自由自在,无所用心。

天擦黑,王小英就关了房门,但并没熄灯。电灯是老板为张铁匠接的(以前张铁匠用煤油灯),且不收电费。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板每月收王小英20块房租,实在不多。应该收拾的,下午就收拾好了,应该清洗的,傍晚时分也到河里清洗过了,现在王小英除了睡觉,无事可干,她就躺到**去。床是她到镇上后才买的,一架单人钢丝床,铺着花花绿绿的床单,床头的墙壁上贴了干净的报纸。

她跟张铁匠只隔着一层胶合板,只要想听,彼此出气的声音也能听见。

她来这么久,怎么没见过张大哥的妻子来看他?他这个年龄,当然应该是有妻子的,而且应该有孩子。不过,这事究竟与王小英无关,她只是偶尔这么想一想,发一点浅浅的疑问。

但也并非全无关系,王小英明显感觉到,她和张铁匠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张关系。

张铁匠从不买她的烧腊,要吃肉,都到屠宰场去割。他能一顿吃一斤肉,加半筲箕青辣椒,用一口大电炒锅炒,看上去够四五个人吃的,他一会儿就扫得精光,连油都拌饭喝了。但不是天天吃肉,有时三五天,有时七八天,才去割一块来。每顿饭,都只做一个菜,坐在帆布绷成的马凳上,就着锅吃。他吃饭嘴唇动得极快,像羊,却不怎么嚼,团两下就吞下去了。是怕脏了他的牙吗?没见过他刷牙,那两排整齐的牙齿却白得晃眼。吃热了,就敞开上衣(自从王小英来了,他就没光过膀子),铁一样的胸脯呼啸而出,逼得人喘不过气,以至于王小英不看,也知道他啥时候敞开了上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