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第1/2 页)
滋生人丁,永为定额。
这永为定额不增不减,而这永不加赋即永不加丁税只收田租,其他税该收还是收,此外地方官员巧立名目,加征各种苛捐杂税,乃至把田赋正税换个名称再收一遍,老百姓被压榨到“竭膏血,鬻亲爱”的地步。
再加上康熙自个大兴土木修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等一系列挥金如土的行为,导致晚年吏治腐败到了极点,官员收火耗收到八成。
历年来朝廷都在清查亏空,这亏空盘根错节,实在难以摸索,里头既有官员贪污,又有地方财政不济,加之多次军事战争的账面都没理清楚。
这位皇上多次南巡还留下一大堆烂帐,四十八年江南总计亏空五十余万两白银,大伙都知道这银子的去处,可谁都不敢提。
张鹏翮两次下江南查清此案,明面上说查不出来,其实是跟地方官员装傻充愣,搞出一桩怪事。
最后这皇上脸面挂不住了,才宣布是自己挪用公款才导致的亏空。
这如今皇上又在人丁钱粮上动脑筋,还说什么“国充盈”大臣们心头都捏紧,真要这样干的话,万一出现什么幺蛾子,导致国空虚,皇帝自个宣布滋生人丁,永为定额,结果你不得不再加人丁钱粮,你让圣上脸面往哪搁?
这会儿,大臣们都揣摩出来了,二十四年,皇上宣布九省轮免钱粮,到五十年要搞全国恩蠲,最后改成了三年轮免钱粮。
听皇上弦外之音,这是打算继续给自己的执政生涯再添一笔“仁政”在六十寿典更进一步?
谁知这李光地一开口,就扔了一句“永不加赋”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七旬老头的李光地说完,扭头扫了一圈殿上的大臣,脸上闪过一抹讥讽。
知朕者,当属李光地。
康熙暗暗品出这句话,眉头舒展起来,永为定额和永不加赋,大都一样意思,可这永为定额该怎么做,怎么说,他和翰林们都没想如何开口,结果就被李光地这么给补上去了。
“不错!朕亦是如此,诸卿可有所议?”
康熙点点头,再瞄了一眼殿内的大臣。
“臣等无议,永不加赋,乃千年未有之仁政,皇上英明。”
李光地喊着,趴伏在地上,牵引着众臣赶紧埋头叩拜,同声称呼“英明”
康熙连挥袖袍,示意诸卿起身。
李光地站直身子,再度进言:“皇上,此前多次轮免,有恩蠲亦有轮免,如今这亘古未有仁政,恐怕小民担受不起,臣提议先在直隶(北京)施行,考察效果,明年再推行至全国各省。”
这话让诸位大臣骤然明悟,好一个李光地,他入内阁前就是直隶巡抚,把这差事先揽到直隶,自然能办得好。
“李光地一嘴,就提出永不加赋,这就成了亘古未有之仁政,朝廷每年丁银才三百余万两,还得让地方压着去征收
全国许多地方征收的钱粮不就是按照固定额数来?广东一案,不就是因为在丁银上出现了问题才闹得沸扬,听起来像是什么大政策,实际上根本不影响钱粮原先的形态。”
赵审乔嘴角一扯,先明白过来。
其他大臣也理清楚了该事,这事说白了就是既得名声又得利。
不等大臣们发表意见,康熙便抉择道:“就这样办,拟谕宣告。”
说完,康熙摆驾离开,李光地要去找拟旨之人,制诏这类昭告天下的公,这是一种很正式的公告,上面一般都会盖上玉玺,这类重要基本由大学士和学士草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