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闲云野鹤4
在庄严肃穆的水云观中,上官老夫人双手合十,虔诚地跪在三清祖师前。她心中充满了对孙儿的关切和祝福。上官家世代忠良,为了国家的安宁,男丁们纷纷奔赴沙场,英勇奋战。如今,其他男丁都已战死,只剩下上官振这一根独苗。
如今,北境终于安定下来,上官家的功绩已至巅峰,再无封赏可言。在这种情况下,上官家如同烈火烹油,处境十分危险。因此,老夫人此次前来,不仅是为了还愿,更是希望向上官家的列祖列宗表明心迹,希望上官家能够急流勇退,远离权力的旋涡。
她静静地祈祷着,祈求三清祖师保佑孙儿上官振一生平安顺遂,也希望祖宗们理解她的决定。
上官振告别上官夫人后,带着护卫来到水云观。他看着跪在三清像前的祖母,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他默默地走到一旁跪下,与祖母一同祈福。
直到上官老夫人站起身来,她才欣慰地看着站在一旁的孙子。上官振察觉上官老夫人起身,也赶紧站起来,对上官老夫人深施一礼。
“祖母。”上官振恭敬地喊道。
“好孩子,快起来,让祖母好好看看。”上官老夫人眼中满含热泪,轻轻地抚摸着上官振的脸庞,说道。上官振乖巧地弯着腰,任由上官老夫人的手在自己脸上摩挲。
“振儿,这些年苦了你了。”上官老夫人轻声说道,眼中满是疼爱。
上官振连忙说道:“祖母,孙儿不苦,能为家族尽一份力,孙儿感到很自豪。”
上官老夫人点点头,叹了口气:“只是我们上官家如今树大招风,是时候该退了。振儿,你明白祖母的苦心吗?”
上官振点头道:“祖母,孙儿明白。权力如毒药,过度贪恋只会害人害己。”
上官老夫人欣慰地笑了笑:“振儿,你能有如此觉悟,祖母很是欣慰。我们上官家世代忠良,为国为民,从未有过非分之想。如今北境安定,也是该我们上官家退场的时候了。”
上官振眼神坚定地说:“祖母,孙儿定会谨遵您的教诲。”
上官老夫人拍了拍上官振的肩膀:“好孩子,祖母相信你。未来的路还很长,你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我们上官家的家风,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
上官振重重地点了点头:“祖母,孙儿记住了。祖母,您有所不知,孙儿已经向陛下请假,将兵符交还陛下,陛下也已经恩准。”
上官老夫人欣慰地点点头。
随后,上官振扶着上官老夫人,缓缓走出了水云观。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坚定和从容……
上官振与上官老夫人回到镇北王府,与母亲商议尽快离开盛京,去往柳家村。
等小太监拿着封赏的圣旨,来到镇北王府时,才发现镇北王府除了管家和几个下人,主人家早已不知所踪。
兴元帝听着小太监的回禀,神色晦暗。幽幽道:
“走了也好,走了也好。”
一旁的安公公静默不言。
上官振带着祖母和娘亲轻车简行,终于来到柳家村时,才知道张浅夏早已离开。
他也不在乎,他把张浅夏旁边的荒山买下,建了座与张浅夏一样的房子住下。
皇宫大朝会
乾清门前兴元帝看着下面的兵士,这次北境能如此顺利的收服,他们功不可没。
三军将士们身披铠甲,英姿飒爽,他们的士气如汹涌的波涛,高昂而又振奋。兴元帝看着这些英勇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欣慰。他们是国家的守护者,是战场上的勇士,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兴元朝的历史中。
兴元帝微笑着,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朝堂:“诸位爱卿,今日朕犒赏三军,以表彰他们的英勇和功勋。”群臣们纷纷响应,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朝堂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将士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他们感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赞赏。这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荣耀,是他们无畏战斗的回报。在这一刻,他们的士气更加高昂,他们愿意为国家赴汤蹈火,再建新功。
皇宫大朝会上的热烈气氛,不仅仅是对三军将士的犒赏,更是对他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兴元帝明白,只有给予将士们应有的尊重和奖励,才能激励他们继续为国家拼搏,守护这片疆土的安宁。
犒赏三军后,兴元帝带着众人一起回到御房。
“几位爱卿,如今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让我们抉择。”
众大臣面面相觑,兴元帝直截了当,道:
“如今,北境已经握在咱们手中,那些狼族俘虏该如何处理?”
“陛下,狼族人凶狠残暴,若不将其斩草除根,必成后患!”和狼族打过交道的尹阳道。
“陛下,杀之不仁,招安方显我朝仁德。且招安后可化敌为友,为我所用。”一个臣道。
“倘若哪天他们回到草原,岂不是放虎归山?”
“那也不能把那些人一棍子打死吧?”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双方各执一词。
这时,礼部侍郎抚摸着胡须,高声说道:“吾等应以和为贵,招安之策可使边疆长治久安。”他的话语刚落,一位镇北军出身的将军便挺身而出,“和?狼族人岂会领情!唯有以武力示之,方能使其畏惧。”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声在朝堂上回响,有的人激动得面红耳赤,有的人则冷静分析利弊。兴元帝眉头紧锁,看着下方争论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努力在这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着平衡点。
丞相站出来,沉稳地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招安与严管并重,方为上策。既可显我朝大度,又可防其有变。”中令点头表示赞同:“丞相所言极是,招安之余,当严密监管,以防生变。”兵部尚思索片刻,接着说道:“可将狼族人编入军队,立功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