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少爷,你咋不按套路出牌?(第1/2 页)
以工代赈?
朱元璋抓心挠肝,胃口被彻底吊足了,忙问:“寿儿,何为以工代赈?”
朱寿笑了一下,道:“很简单,朝廷出银子,让灾民们干活!”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灾民们不生惰性,朝廷也可以有所进项,可谓两全其美!”
朱元璋困顿的脑袋里,如同落下一道天雷,豁然醍醐灌顶。
居然还可以这样赈灾?
转念之间,他就想到了孙子治理盐山灾民用的办法。
既给工钱,还管饭,灾民则做工制盐,这不正是以工代赈的缩影和真正写照吗?
这个法子,似乎比自己跟群臣商量出的那三个对策,高明不少啊!
可很快,他的脸色又不好看了,叹道:“孙儿,你这办法好是好,可非仁义之道啊。”
“且不说当今陛下最疼惜的,就是天下万民,就算他真用了你这办法赈灾,无数的灾民也要唾弃于你。”
“而且,这些灾民缺衣少食,还有大把的人没饭吃,岂有力气做工?”
“就算这些人存有力气,可连京师的百姓,还有无数找不到活计的人呢,朝廷又往哪安插这些灾民?”
说完,朱元璋心里暗叹了一口气。
他这孙子,有大本事,心肠也是好的,可尚未体恤民情,便贸然下此定论……
这是纸上谈兵啊!
治国治民,可不是闹着玩的,治理盐山三百灾民,和治理整个天下的灾民,终究
是小巫见大巫了。
可此时的朱寿,丝毫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反而竖起了大拇指:“老头子,看不出来啊,你心黑是黑了点,这眼光却是不差啊!”
“不当官可惜了!”
朱元璋气的瞪了他一眼,废话,你爷爷我要没这点眼光,咋当皇帝?
罢了,这孩子毕竟打从棺中活过来之后,便再也没处理过政事,能有此见解,已是很难得了。
还是对孙子的要求太高了的错,咱气个什么呢?
正要苦口婆心教导孙子一番,朱寿却又开口问:“老头子,你认识的那个大官,品阶大不大?”
“寿儿,你问这个干嘛?”
“别管了,你先告诉孙儿,他官大不大?”
朱元璋大手一挥:“大!早年跟陛下打过天下,有过命的交情,要不咋求陛下赐了洪武盐的匾额呢!”
廖家兄弟暗自惊叹,不愧是陛下,连忽悠起孙子来,都脸不红心不跳。
朱寿顿时笑了, 一拍大腿:“那就好办了,灾民的去处有了!”
朱元璋一脸的懵:“什么什么去处?”
朱寿眉飞色舞地道:“老头子,你不是想发国难财么,正好,咱爷孙俩发财的机会来了!”
“孙儿可是记得,咱应天府附近有一处铁矿,至于还无人开采呢!”
朱元璋面色大震!
啥?
铁矿?!
那可是镇国利器啊!
他忙是目瞪口呆地问:“寿儿,你莫
要忽悠爷爷,这应天府还有尚未开采的铁矿?是何地方?!”
朱寿一字一句地道:“梅山!”
朱元璋恍然点了点头,道:“咱记得那是处荒山,早几年前翰林黄子澄伴读东宫之后,陛下念他教授皇孙朱允炆有功,就把梅山赐予他了。”
黄子澄?
朱寿眉头微皱,好好的铁矿,竟然在这个老家伙的手上,暴殄天物啊!
自己还跟这货有过节,倘若去买梅山,少不得狮子大开口,这就有点麻烦了
可很快,他脸上露出一抹贼贼的笑容,道:“既然如此,回头孙儿就去黄子澄的府上,将梅山买下来。”
“至于是否有铁矿,老头子你请几个懂行的人过来,一看便知了!”
朱元璋激动的大喜,笑道:“好好好!”
若真如孙子所说,梅山存着铁矿,可就太棒了!
有了铁矿,孙儿的以工代赈,就是谋国之策,便可让咱大展拳脚,既解了灾民之患,又给朝廷增加了铁器之利!
是咱错怪大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