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弊病
这兰阳有一户人家,一户七口人,这疫病来的时候本来准备要去逃荒,可是前脚刚走,后脚就让城防兵来又堵回了家里,这官府说是什么隔离,不让出去,全家人正哭丧着为肚子发愁的时,官府直接撇下了一石粮食,还说每天都会来送水什么的。
这老娘口命大,老汉是个老兵,一家人靠着醋布活了下来,小两口男的本来做点小买卖,女的怀有身孕,还有三个孩子。这一家人就这样被隔离在了自己家,平时这村里能出来活动的只有村里的甲长一类的人,无非是喊喊口号啊,什么不要出门,不给朝廷添麻烦。
这家里一直都安安静静的在家待着,毕竟这样的日子那是几辈子都不敢想的啊,而且生怕有一天这样的日子就不见了。、
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这家人三个孩子,都染上这疫病了。但是这村上甲长就是不让出来就医,说是什么朝廷有令,不得离开自家院落半步,如有违反以叛国论处。这甲长离的远远地说的这户人一愣一愣的,但是孩子实在是眼看着挺不住了,这大点的还好,那最小的浑身疱疹啊,眼瞅着不行了。
“甲长,您大人行行好啊,咱也是为国拼过命的,您就眼睁睁的看着咱这小孙子没了吗?”
这老汉看着甲长,再看看甲长后面的两个兵士,心中一阵失落。
“老姚头儿,这事本甲长没有办法通润啊,这太子殿下的抗疫十条上写的很清楚啊,你要理解朝廷的用意和苦衷啊,这多少人都没有熬过去啊,不能为你一家开了这个先例啊,这要是你家出来了,是不是张家、李家都要出来啊,那朝廷封控的用意何在啊。”
这甲长说着两手作揖,向着应天的方向拱了拱手,这眼中都是敬畏之情。
“唉!”这老汉看看天,无奈的低着头回去了。
“姚老哥,晌午过后我给你拿草药来。”
这甲长突然对着背过身准备走的老汉说道,老汉听到了身子停顿了一下,没说转身,只是双手向后拱了拱,说句谢谢了。
当天晌午过后,这甲长送来了草药,一家人连忙煎药给孩子喝了,可是这会孩子已经喝不进去了,一家人什么办法都想过来了,但是就是喂不下去药。
“孙儿啊,你要急死爷爷啊,乖啊,别睡啊,汤药喝下去病就好了,好了以后爷爷陪你骑大马好不好啊。”
看着没有任何反应,只剩下一丝鼻息的孩子,全家的心情失落到了极点。那年轻的女子更是流着眼泪,摸摸自己隆起的肚子,她知道躺在床上的孩子八成是保不住了。
“娘~娘~我要娘~”
听到孩子微弱喊声,这位年轻的母亲再也忍不住了,抱起孩子眼泪滴落在小孩的脸颊上。
“娘,我是不是快要死了。”
“别瞎说,咱再吃两天药就一定好了。
“娘,我想...” 孩子这么说,当娘的怎么会不明白呢,也不管其他人了,解开衣襟,孩子看到了一口就吃了上去,马上露出了满足的表情,可是...
“三儿!”
“啊~”
房间里只能听到这位年轻母亲的哭喊,她的小儿子在她怀里走了,摸着还有着体温的孩子。可是早已经没有了鼻息,一家人都沉浸在伤痛的情绪中。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
但是就像那个甲长说的,要是放开了,这封控的意义何在呢?
最终这些事情也传进了朱标的耳朵里,随即朱标下令各州府县不得一刀切执行抗疫十条,此等情况应该将染病者送到隔离病区进行救治。而不是害怕放开眼睁睁的看着生命流逝,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件事的发生,现在基本各县都有隔离病区。
朱标知道,这瘟疫要是传到别的地方,这中原大地将不再安宁,朱标随即向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发出了太子令,让他们向河南募捐,竭尽所能。
在开封府有一块石牌,石牌上刻着为了抗疫捐钱捐物的人名,开头的就是这大明三王,还有朱标从太子府里也拿出来自己的体己钱。
“哈哈,这二丫头想的这办法真是好啊,这样一来,那些藩王还有勋贵臣们不得不捐钱捐物啊,这要是不捐在这朝中不就落了下陈嘛?”
这朱元璋看着朱标写的现在河南抗疫的情况,这石牌的主意还就是李景隆想出来的,这名字在石头上,可以屹立千年啊,河南的百姓就会歌颂千年啊,而且这还造成了王公大臣的攀比,这曹国公家就捐了粮食1000石,布匹5万匹,白银10万两。然后这魏国公徐达一看不行了,搞得谁家还没点家底一样,自己这些人的家底都是和鞑子拼命的时候抢的,上位可都是知道的,害怕什么,捐!
魏国公粮食1500石,各色布匹、棉花5万匹,白银10万两,各种药材价值5万两。
常家也是一样的,一时间不管是臣还是武将都在捐啊,都想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那石牌上,受河南万民敬仰,这可是青史留名的事情啊。
“妹子,这些老杀才平时把这些东西看的比自个命还重要,这回标儿这样一闹,一个个的上赶着花钱啊,就说那徐天德,当年在北元皇宫里搜罗来的东西,他可是没少拿啊,这回也让这老家伙出出血。”
“行了,这主意还是九江那孩子给标儿出的呢,这些年九江这孩子也长大了。”
“嗯嗯,二丫头也不错,这次来咱夸夸他,不愧是咱自家人,保儿也不错啊。”
朱标现在也种上了牛痘,还有朱雄英,现在这技术因为朱标的原因,成熟的很,基本上-5天就没啥事了,而且也没有满脸的痘印。
朱标知道这边的事也差不多了,该回去了,这都出来快三个月了,自家老爹也着急了。而且这次回去以后,朱标想着让全国的人都种上牛痘,这样的话,这天花在大明也就翻不起什么大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