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短暂的岁月静好(第1/2 页)
要说我妈也还算是有福气的了,老了,还有人管。我见过太多的老人,老到不能动了,没人管。
有些老人是因为儿女养多了,子女各有说法,说老人不公平,心里不平衡不管父母的。比如:村里有个老人,儿女好多个,但没有一个愿意接回家赡养。老人一个人在老屋里,儿子们轮流送饭,端一碗饭菜,倒在老人碗里,类似于喂狗。那个老房子年久失修,漏雨漏风,老人不扛冻,终于死在了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如果他没有儿女,可以吃低保,郭佳也会管,但他有儿女)
也有些儿女想孝顺,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的生活模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村里有学校,孩子有地方读。现在没有了,年轻人必须外出谋生。但并不是所有外出的年轻人都能混得风生水起,还有很多人在城市混得也很艰难。
混得艰难的年轻人,维持自己的生活都难,哪有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孝顺父母?说起来孝顺父母不难,多给一点陪伴就好。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哪来多的时间陪父母。
我们邻村就有一个奶奶,平时身体也还好吧,在家带一个不到两岁的孙子。但有一天,奶奶可能是得了什么急性病,奶奶家单门独户,农村很多这样子的人家,身边的小孙子也不会向人求救,奶奶挂了,小孙子饿死了。儿子打奶奶电话不通,觉得不对劲再打电话向邻居求救,等人发现的时候,孙子趴在奶奶的胸口,含着奶奶的乳头。
底层社会还有很多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就如也有人骂我就是怂包,我本来就是怂包,不然哪会有这么多故事。如果每个人都优秀,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穷人没有矛盾了,莫言都没有写作素材了。
因为我是怂包,我只能拿我妈和不幸的人比,大家心理都平衡些,幸福本来就是比较出来的。要是老和那些过得好的人比,那就不用活了。正常家庭,给父母养老都那么难,更何况我们这种组合家庭。
一到我家,许平就提议让我妈住主卧室,主卧室带有卫生间,我妈上厕所也方便些。
然后,我在主卧室加了个小床,我晚上就在这个小床上睡,我妈啥需求,使唤我一声就好了;然后我再把饮水机摆到了床头,我妈自己可以倒水喝了,比起以前在乡下用保温杯方便太多了,我就不用半夜起来给我妈倒水了。
在乡下的时候,我妈有时晚上饿了,我给她弄东西吃也方便很多。乡下的厨房和卧室不连在一起,我得从卧室穿过中堂外的走廊再到厨房,弄点吃的,冷得我一点睡意都没有了。等我好不容易睡暖和了一点有些睡意的时候,我妈可能又会使唤我倒水了,一个晚上我就都睡不好。
城里的房子和乡下的房子结构不一样,而且城里也没山里那么冷。回到我自己家,做这些事情都方便多了。
我妈来城里多好,我家住在城中心,兄弟姐妹家正好以我家为圆心,不到500米的半径画了个圆分散在我周围。就是说,只要他们愿意,分分钟可以来看我妈。尤其是我二姐,散个步就可以来看我妈了,也省了大冬天骑小电驴遭罪。
还有,我妈又可以看到哲哲了。
侄女家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距我家80米,刚好一碗汤的距离。我哥城里的家住的离我本来也很近,嫂子带着哲哲住在侄女家,离我家就更近了。
天气晴好的日子,我妈就去小区里晒晒太阳,散散步,和院子里的老太太们唠唠。嫂子也会带着哲哲来看我妈,80米的距离嘛,想来就来了。
看到哲哲,感觉我妈的病好了一半。
玩累了,我妈也可以在小区旁边的小吃店里自己吃点东西,再坐着歇会儿。小区里的人都熟悉,也很热情。有时候,哪怕是我随我妈一个人在院子里玩,也没事,有人会帮我把妈送回来的。
我非常庆幸我的明智,买房子的时候我选的是一楼,下面是车。没有太回潮。因为只有十级阶梯,把着楼梯扶手,我妈自己就可以慢慢上下。要是住得太高了,我妈想出去玩也没有办法,就算有扶手,也没有体力支撑太远。
之前许平的老爹在我家也住过半年,拖着个老残腿也是自己上上下下。许平的老爹虽然拖着个老残腿,但身体体力比我妈好,自己基本还能自理,我只需要负责给他做一日两餐。(中午给钱,他自己在小区里的小吃店解决)老爹在我家,并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
老爹之所以能在我家住半年,并不是因为在我家方便、自由。而是因为他在院子里认识了一个和他差不多的老大爷,他们俩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讲讲小时候给地主放牛的故事……
许平的老爹不识字,能看懂的电视只有两部,一部是《西游记》,一部是《刘三姐》。说是看得懂,他也只是和小孩子一样,看了个热闹,没有更深层的理解。天天重复着看这两部戏,也是会看腻的。
老年人最需要的其实是陪伴,可儿女是没有空也没有耐心的。好比我自己。
许平不在家的时候,就我和老爹说说话。可他每一次都说他小时候给地主放牛,因为有一回下着大雨,没有砍柴,那一天,地主都没有给他饭吃。后来,打土豪分田地再到分田到户,大家都吃饱饭了,那个地主最后没得好死。
一开始听的时候,我对老爹还充满了同情,听多了,就成了祥林嫂的故事。
好在老爹在院子里找到知音。
这年头,真的是知音难觅啊。现在的老人,也多学会了玩麻将啥的,主打一个日子向前看,没几个人愿意天天陪你讲过去的苦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