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萨尔浒不分兵能赢吗 > 第191章 一口吞下三十万人,洪承畴太过

第191章 一口吞下三十万人,洪承畴太过(第1/4 页)

目录
最新都市言情小说: 三国之极品枭雄汉末超级书院汉末文枭从影视剧里当配角开始战斗灾荒年,农家出了个状元兵者,侠也开局救了诸葛亮,刘禅爱死我了李世民与魏征烽火男儿行遗忘国度之秘银王座不死魔皇绝世高手调教大宋大唐嫡长孙!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妖孽夫君强宠妻反清从1856开始大唐,我妻武则天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明末:从MC系统开始征战我没错,大明本来就这样!

历史上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网”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战略布局。

只不过当时的大明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难以彻底贯彻落实。

此时杨鹤被罢免,杨嗣昌的母亲也病逝了,他正在家丁忧,自然是不可能有机会献上此策。

所以冯铨凭借着这个策略重新进入到了内阁。

陈奇瑜这个“五省总理”掌控着大部边军。

而洪承畴作为五省总督则更多的肩负剿匪的重任。

不过大明内地各省的军队战力实在是不强,加之贼寇的主力如今盘踞在凤阳一线,随时有可能南下直扑江南。

所以洪承畴一上任就请求将原本曹诏统帅的2万羽林营划归自己指挥,作为其本次南下的主力。总兵贺人龙也在洪承畴的举荐下指挥这2万羽林营的精锐。

登莱地区被郑芝龙盘踞,让洪承畴也感到很诧异。

不过根据左良玉所说,白莲教的反贼同这些海寇汇合后,暂时还算安稳。但是青州的这2万多羽林营他是不敢再调动了。

万一这些海寇与凤阳的流寇遥相呼应,那么山东的这面网可就彻底破了。

洪承畴一面急令南京兵部尚吕维祺增兵5万加强扬州淮安等地的防御,防止流寇逼近江南。

另一方面他让保定总督杨岳率兵2万,山东总兵刘肇基出兵1万,开封副将陈永福率军1万,配合贺人龙的2万主力南下收复凤阳。

此时占据凤阳地区的义军却对下一步的行动有了分歧。

他们之所以做“流寇”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他们占据的城池土地根本就养活不了这么多人马。

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不断的劫掠新的地区,在短期内解决自己的补给问题。

简单的来说就是杀士绅,地主富户,获得大量的钱粮。

然后利用粮食,裹挟百姓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起造反!

不过如今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他们占领了中都凤阳,周边就是富庶的南直隶。

不要说是苏州、南京、扬州这样的城市,即便是凤阳边上的淮安府,它的富庶也不是陕西、山西、河南这样的穷地方可以比拟的。

这里的土地和粮食是可以养活义军的几十万人马的。

在凤阳缴获了大量钱粮后,义军的人数几乎成倍增长。

除了凤阳当地的百姓大量加入之外,在河南的不少百姓也纷纷跑了过来,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义军就发展到了三十万人之多。

此时闯王高迎祥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他认为义军可以将凤阳作为根据地,进而攻取江北的淮安、扬州等地,甚至打过长江占领南京、苏州。

这样一来,大明的经济动脉就被义军彻底给斩断了。

不要说是江南的赋税,哪怕是漕运断绝,京师的粮食就要告急。

凤阳是他朱家的龙兴之地,没准也能成为义军兴起的关键。

不过张献忠却极力反对。

他说道:“凤阳虽好,周边的淮安府也相当富庶。不过我们掳掠一下就好,这里并不适合作为义军的根基。”

“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官僚士绅同地主,夺走他们的财富粮食,他们把我们义军视作洪水猛兽。你要管理地方得依靠这些人吧?现在义军最多也就有几个落魄生,帮着管理下物资,登记账目!”

“其次这里无险可守,听说崇祯已经任命‘洪疯子’为中原五省剿匪总督,他的手段大伙也都见识过,即使我们守着物产丰饶的地区,恐怕也没有机会等庄稼成熟了。”

“而且进入淮南地区后水网密布,到时候我们恐怕连跑都跑都跑不掉。”

“所以这里绝对不能留恋,对义军来说这里其实是一块绝地。宋朝的方腊起义声势何其浩大?最终也很快被朝廷给平定了。”

李自成也同意张献忠的看法。

他说道:“八大王说的没有错,江南虽然富庶,暂时还不适合我们义军,凤阳绝非是久留之地。而且南直隶相对富裕,这里的百姓对于义军的拥护也不如其他地方那么高。”

“但是义军的策略必须要有所改变,毕竟将来我们也是要推翻大明夺取天下的,所以现在就必须要有所准备。还是让种军师说说吧。”

种光道对高迎祥同张献忠行了一礼,说道:“首先对于士绅同读人要区别对待,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官吏自然是格杀勿论。但是对于一些比较清贫的读人,尤其是那些个穷秀才,我们还是可以争取的。”

“这些人有一定见识,科举之路又不顺利,可以为我义军所用。”

“另外我将义军的策略总结为‘不分贵贱,均田免粮’八个字!”

目前义军采取的还是“流寇”战术,田对他们来说根本没用,因为带不走,将士绅地主的土地抢来分给百姓,是做一个顺水人情。

这样一来更多的百姓会起来造反,拥护义军。

均田可以,钱粮自然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没有钱粮哪里

来老百姓跟你造反?

说白了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你就是给了他们田,他们也一样熬不到秋收,还得跟着自己造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