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和为贵
棋田县城,街道纵横交错,宛若楚河汉界。
城东部的棋盘山,恰好在小盆地中间,山势不高,但植物以松柏为主,翠绿葱茏,在钢铁水泥的包围中,别有一番景致。
若干年前,有高德大能云游至此,放言此山为方圆百里的棋(穴)眼,为风水荟萃之最,若能在此兴办学校,当出一斗豪。
豪没有出一个,不过设在此处的棋田大学,倒是曾经培养了不少建筑人才,输送到全国各地,造就了棋田建筑之乡的美名。
号称大学,其实就是个技校,半官半民,热闹了好些年,终因办学质量不行,招不来学生,被社会大潮淘汰,成了一大片空荡荡的建筑。
某日,苏老爷子溜达至山顶,向下眺望,大叫可惜,遂出资将学校盘下来,成了私人产业。有好事者与时俱进,把大学的名字偷偷改成了苏园。
由于最初是作为学校来设计,苏园内假山湖泊应有尽有,特别是绿化很到位,当初种下的银杏、枣树等,已蔚然成林了。
苏老爷子入住后,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园内布置做了些微调,除了新建了一栋四层别墅,拆了几栋危房,倒也没有大动干戈。
老人家已经说了,他虽然掏钱买下了,但只是暂住,百年之后,这片地产还是要交还国家,办个养老院什么,让孤寡者能有个场所安享晚年。
他心存了这份慈善心,自然体现在行动上,院子里雇了几个工人,扫地的,看门的,浇花种菜的,都是上岁数的残疾人。
老爷子年轻时无信仰,退下来后依然如此,但因为其善行善德,一直被许多人称为活菩萨。有人私底下说,老爷子将来火化,说不定能整出许多舍利子。
但今日苏园气氛紧张,车辆进进出出,老爷子坚持了多年的晨练,有史以来头一次中断了。还发了很大的火,一连摔了好几个茶杯。
在别墅的走廊下,直挺挺的跪着个年轻人,从他的狼狈相来看,像是遭了不少罪,两颊浮肿,就连鼻梁上的眼镜,镜片都不翼而飞了。
仔细辨别了番,其赫然就是数日前,在山镇与赵丰收谈判过的眼镜男。
眼镜男大名叫苏辉,今年三十四岁,是老爷子最后一任秘。本来姓郝,被老爷子收作义子后,主动改了姓,按照排行更名为辉。
他自问性格偏阴柔,不适合在官场走动,老爷子也由着他,家里的大小生意,包括与外人打交道,都让他出面,在棋田县的上层圈中,也是数得上的一号人物。
老爷子脾气好,他又长了颗七窍玲珑心,外加一张抹了蜜的嘴,平时深得欢心,虽不是亲生,但老爷子疼他,胜过了两个亲儿子。
但今日不知何事惹了老爷子,让老人家大发雷霆,大早上命人把他从被窝里拎出来,揪到了此处,也不多问,上来就是抽耳光。
他得感谢老爷子,盛怒之下依然有所讲究,不愿超越极数,满了整整八十一个之后,便喊了停。饶是如此,也已被扇成了猪头,耳朵嗡嗡直响。
这还不够,抽完继续罚跪,他不敢问原因,只能一个劲儿的承认错误。
老爷子拂袖而去,把自个儿关在了房,抄写佛经以平息心火。
闻讯赶来的人,在苏辉不远处站了一圈,但他们分量不够,没人敢上前去替他求个情。
一辆黑色奥迪a6缓缓驶来,在楼前停下,从车上下来名中年男子,大约五十岁左右,阔口肥耳,长相甚是威武,像极了苏老爷子年轻时的样子。
他是老爷子的长子苏泰,在某部门担任副职,瞥见苏辉,轻轻说了句:“老三,起来吧。”
苏泰嗫喏了下,朝大哥投去感激的苦笑,但还是老老实实跪着,中年人笑笑,摇了摇头,径直走进了屋中。
宽敞的房中,四壁是齐顶的柜,中间放了一张大长桌子,除了外出运动,睡觉就餐,老爷子的大半时间都在此消磨。
他虽已满头银发,但发量还很充足,整齐的梳成了背头,高挺的鼻梁,显得威武严峻。此时正穿了身白色的唐装,在聚精会神的挥毫泼墨,
苏泰走到老爷子身边,轻声说道:“爸,您消消气。三弟他还年轻,做事难免考虑不周”
老人放下手中的毛笔,看了一眼苏泰,叹了口气说:“泰,我只有信厚一个孙子,你说让我咋办?你二弟和他媳妇,可还在医院抢救呢。要不你努力努力,给我再生一个?”
苏辉听到这话,身体一颤,心中更加忐忑,神情中露出尴尬的歉意。
老爹这是在埋怨他啊,只能怪自己年轻时坏事干多了,有了报应,换了好几个女人,愣是没生出个带把儿的。
“辉这孩子,我一向是偏爱的。这次他犯的错太大了,竟然背着我做出这种事情!”苏老爷子一下一下拍在桌上,老泪纵横,虽然用力很轻,却有心理崩溃之态。
苏泰担心的问:“爸,用不用叫医生来?”
“叫什么医生,你还是祈祷赵丰收没事吧。”苏老爷子把声音提得很高,额头青筋暴露,他已很多年没动过怒了,而这怒火中,还有许多无奈。
苏泰心道,老爹真是老了呀,山镇的一个毛头小子,居然把他吓成了这样?按照他的意思,一不做二不休,派人把这货弄死算了。
当然只是想想,苏辉背着他向赵丰收出手,已让老爷子大为恼怒。有了前车之鉴,他不会再去找不愉快,何况这关他屁事,苏信厚又不是他儿子。
到现在为止,只有家庭核心成员知道,苏家第三代唯一的男人,苏信厚失踪了!
电话铃响起,苏泰拿起电话:“好,我知道了。”
“爸,赵丰收醒了!”
“好!”老爷子眼睛有了亮光,拿出刚写好的“和为贵”三字,递给了苏泰。
“你亲自跑一趟,告诉郑德环,由他出面协调,让马仁、孟振东拿钱,把这事儿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