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要生蛮一些(求收藏,求推荐!)(第2/2 页)
应付完这些少女们,周咫就在视频里大声的嘱咐徐智慧要减肥,看看现在都胖成什么样子了,以后作为一个女明星,必须得控制体重了。
徐智慧只能再次勉力解释,这就是水肿,水肿不算胖,女孩子的体重,怎么只能看脸,云云,一时间车站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周咫挂掉电话。
又是叹气,又是苦笑,又是欣慰的呆坐了一会儿。
然后看看斜挂的太阳,准备出去接着干活。
出去架好手机,启动其他两台摄影机,接着开始干活,下午四点,靠近山上这里气温已经开始下降,微风习习而来,这时候干活很舒服。
因为没有一整块宽板来做托盘,所以必须得找两块差不多的板子并在一起才行,这就需要把两块板子刨到一样厚薄才行,把两块木头处理成一样的,比单独处理一块木头要难很多。然后两个拼接的边也要整齐光滑才好靠在一起。
好在周咫手熟的快,基本处理完毕,接下来就要处理四个边,为了简单快捷一些,就没再做什么榫卯结构,而是直接用细钉子钉好。钉好之后,再大致用刨子刮一圈,刨光一下就行,接下来就是刷油上油漆。用一个根绳子系好挂在棚子地下晾干。
不到一下午时间,纯手工完成一个托盘的加工,这个速度算是挺不错。
周振兴回来了,把三轮车停在院子里,看了一眼挂在棚子地下似模似样的托盘,跟周咫打了个招呼,把大门大开,在周咫的帮助下挂上车斗发动拖拉机,然后周咫坐上车斗,爷俩一起去养牛大户丁学友家去拉木头去。
尽管白梨镇周围,特别是竹制品厂西边的牛背岗上有成片的竹林,白梨镇的居民们还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毕竟在受力跟耐久上,木头表现更加优秀。可是随着国家工业发展,铁制品的产量逐年增加,价格逐年走低。
到了即便从外地运过来钢架也比本地伐木的成本低之后,新建筑里钢架钢筋成分越来越多。
丁学友家的牛棚去年在牛大量出栏之后,就拆掉全部改为钢架棚,因此在哪里堆积了大量的木材。周咫说要木头柱子搭建凉亭,周振兴立刻就想到了丁学友家。
去他哪里划拉了一大圈,挑了六根比较粗的木头之后,再想给家里存一些,又挑了一些。因为木材在农村的地位最近下降的厉害,除了懂点木匠活的家里会存木头自己做点什么,其他家庭留着木头就是当柴火用,因此这些木头,丁学友就当做柴火卖给了周振兴。
五百块钱装一车。
老人自己干完这些活可费劲,就回来招呼孙子一块。
一路过去,靠着镇东边的路一路走,来到东大桥附近就看到了建在丁学友自家地里的一片牛棚。
只要是牲畜养殖的地方气味就不会好。
无论是上一辈子,还是这一辈子,周咫都是第一次来到牲畜密集养殖的地方。原本在来的路上还期待看到一群牛牛挤在一起的壮观景象,还没等看到牛呢,先被气味给熏到了。
“忍一忍,转过去到东边就好了。”周振兴回头看了一眼孙子,看到孙子捂着鼻子一脸痛苦的样子就安慰道。想到小时后周咫就爱干净,别看是生活在乡下,这种地方从来没有来过,家里的旱厕都铺着小灰基本没什么异味,这里的气味对于他来说过于刺激了。
路过五个巨大的粪堆,穿过犄角林林的牛棚,来到东边,停车跟穿着靴子的丁学友打了个招呼,就停在一堆木头跟前。
丁学友跟周振兴打了个招呼聊了两句看了一眼周咫后,就推着推车进了牛棚,铲牛粪去。
周咫仔细看着脚下,才从车斗里跳下来。
周振兴笑道:“他这养的都是肉食牛,每天需要喂好几遍,这喂的多啊就拉的多,周围种地的都会来这里拉牛粪养地,这里有两百多头牛,你想想这气味能好么。”
周咫憋着气道:“别说那么多赶紧干活吧!”然后就去搬木头,很快就发现许多木头上都粘着干掉的牛粪,整个小脸立刻皱了起来。周振兴在一旁暗自偷笑,在乡下,不管男女都得有点生蛮劲才行,这里终归很难精致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