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它小说 > 永生之地电影 > 第14章 真假UFO(外星人)

第14章 真假UFO(外星人)(第1/2 页)

目录
最新其它小说小说: 十年末世:满级大佬去种田无限诡异:旧日照影四合院:成分太好的我,成了战神末世:卖萌的史莱姆最致命我是真的不想火,奈何崩坏还追我末世天灾:重生带着全家囤物资异人第一人,从神级选择系统开始快穿:男主怎么又看上恶毒反派了异能觉醒后,我成了末日霸主四合院:生那么多孩子!怪我咯快穿:不走剧情爽歪歪综漫:一身懒癌的魔王大人我合成了全世界小绿茶太撩,深陷疯批鬼怪修罗场快穿:绝嗣大佬日日都想和她贴贴从地虎开始的国漫大乱斗快穿:被渣后的偏执大佬黑化了废土逃亡:从捡个死男人回家开始奥特:开局召唤加拉特隆裁决文明我,假李星云,请大帅赴死

我现在是地球人,不过我喜欢看有关外星人的报道。

从我的前世来看,我也是外星人,对吧?

,是指外星人驾驶的不明来历、不明性质的飞行物。

我从小对此就有浓厚的兴趣,那还是中学,我就喜欢看报道各种事件的杂志。

……我先说个结论吧,,是真的。

绝大多数被拍照的、你们地球人称之为“飞碟”的空中不明物体,都是“外星飞船”。

之所以这些外星飞船都展示出“忽然出现、忽然消失”的特点,这并不是什么“平行宇宙”或是“虫洞效应”,而仅仅是它的飞行速度的变化而已。

所谓“忽然出现”,是因为当外星人的飞行物的速度,降低到光速以下,你们就看见它了。

所谓“忽然消失”,是因为当外星人的飞行物的速度,快到比光速还快,你们就看不见它了。

也可以说,地球早就被外星飞船或是外星人“入侵”了。

那些能够“光临”到地球的外星人和他们的飞船,这些外星人世界的科技水平肯定比地球高好多啊。

或许有读者朋友疑问:“那怎么没见外星人毁灭地球人?也没有攻击地球人?这不太对啊?”

读者朋友这么疑问,也有自己的道理。

因为地球人在谈论外星人的时候,揣摩外星人的做事动机,也是参照地球人的做事动机。例如,就在几百年前,科技水平和武器都比较先进的欧洲人,进入美洲和非洲,面对武器落后的印第安原住民或是当地的黑人,不是大开杀戒吗?

所以有人揣测“到地球来的外星人一定会杀害地球人”,这也在地球人的情理之中……

可是,以我的亲身经历,一般来说,不受光速限制的智能生命族类,与受光速限制的地球明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明体系。

受光速限制的地球人,所看到的世界是划分为“光明”和“黑暗”的二元对立的世界,也由此导致人类化概念里面存在“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哲学。

也因此人类以“光明”的名义,千万年来一直残忍地进行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战斗,并在战斗中成批地死去。

我读人类的历史,那些发起人间战争的人,哪个不是以“我代表光明,要战胜黑暗”作为自己的开战宣言?

明明残害同样的人类,却说什么“我代表光明的力量”或者说“我是站在光明的一方”,这就是当下地球明的局限。

而那来自“超光速”世界的外星人(暂且就这么称呼吧,这些外星来客长得像不像地球人可还真不好说),这些外星人是“不受光速限制”的高智能生命族类。

一般来说,他们的个体生活是普遍富裕的,与“穷困的生活”无缘,他们已经超越了“无情竞争、互相仇杀、你争我夺”的有限资源生存模式。说明一下:我把这种类似地球人的生活模式,称为“有限资源生活模式”。

是的。不受光速限制的智能生命族类,已经能够满足了生存的需求,已进入了创造的领域。

对他们来说,唯一需要的是更多的合作伙伴,从事更大的精彩事业。这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多的物质、能量、灵性。

到了这个级别的智慧世界,在社会内部一般都制定和包含了这样的不可违反的生存法则:“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可以发生任何强迫的行为,只有平等的沟通、说服、吸引。”

这里,我先有必要说明一下,如果智能生物的明级别达不到超光速的星际航行速度,也是不可能抵达太阳系所在的宇宙的。这意味着,人类所看到的外星飞船的明级别都是来自超光速级别宇宙的高智能生物。

这些高智能生物,原则上不会对地球人发动暴力攻击。

至于个别的与地球人的直接接触,或是以研究为目的的对人类的“特别接触”(例如,放在“外星飞船的手术台上”进行科学研究),这些个别事件是有可能发生的

不过,即使发生了,又有谁会知道呢?

因为某种需要而“删除地球人特定内容的记忆”的技术,对于这些超智能生物的世界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常规技术吗?

“那也没见到它们停在地球城市的广场上,对我们发表演讲啊?不是要研究、要沟通么?怎么又不沟通呢?”

这有二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能够到达地球所在的宇宙的高级明,并不需要引起地球人类社会的主意,这是更好的选择(为什么对外星人来说“这是更好的选择”?你们慢慢细品)。

另一种情况是,这是明差别的鸿沟造成的。外星飞船所代表的明级别,与地球人之间的差别,比人与蚂蚁之间的差别还要大,双方目前是无法轻易沟通的。因此只能处于“一方是观测者,一方是被观测者”这样一种交往模式。

目录
返回顶部